近年来,平顶山市这座以单一矿业著称的“中原煤仓”,逐步实现了向区域性功能城市的转变,实现了向中国新材料基地的转变,实现了向山水宜居绿城的转变。
其转型升级的背后,有哪些成功的“密码”?
作为引领城市蝶变升级的重要引擎,平顶山高新区的发展经验可以给出答案:2018年启动体制机制改革以来,着力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培育一流创新人才,加强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不断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平顶山高新区以项目为王,坚持结果导向,围绕产业链招商,不断补链强链延链,加速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项目建设增添活力、积蓄动能。
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以平高集团、平煤神马集团等龙头企业为桥梁,在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项目上下功夫,更加精准地对接世界500强企业、央企、上市公司,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补充完善。
今年1-10月,平顶山高新区开展大员招商11批次,小分队招商16批次、对接企业24家,主导产业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62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产业项目签约32个,总投资32亿元;新材料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30亿元。
尼龙织造产业园、巨高智能电气产业园、跨境装备智造产业园等建设项目现场高塔林立……今年,平顶山高新区共谋划重点项目61个,总投资313.2亿元。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平顶山高新区建立项目分包责任制,实行工委、管委领导分包,明确责任,动态追踪,建立纪工委、督查室、项目办3方督导机制,实行“周督导、月通报”,并纳入单位绩效考核,有力地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重点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平煤隆基年产3000万套光伏组件项目,去年3月底签约,4月开工建设,9月竣工交付,仅用时181天,实现拿地即开工和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创造了高新速度。
创新环境是厚植创新驱动理念的肥沃土壤。平顶山高新区持续推动众创空间、孵化器提质扩容,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双创孵化链条,目前已建成高新火炬园等创新创业载体8个,新增孵化企业199家,入孵企业270余家。通过“孵化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级培育机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46家,较2020年分别增长27.3%、31.5%;2021年新认定河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占平顶山市的38%。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05家,基本实现了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人人可为。今年,平顶山高新区与郑州大学、平顶山学院签订3方协议,合作共建尼龙新材料产业学院,该产业学院是河南省首批确定的重点建设产业学院之一。近期,为进一步加强产业人才培育,落实河南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要求,平顶山高新区牵头平顶山市6家职业院校、两家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了河南省尼龙新材料教育联盟。
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重要载体、中国尼龙城的智能配套区域,平顶山高新区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助力尼龙新材料产业向两千亿级持续迈进,推动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迈向世界一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平顶山高新区将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持续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