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
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知识来源之一,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将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向能实现经济效益的现实生产力转化,也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内涵。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界限日趋模糊,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衔接越来越紧密。提升基础研究的质量并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已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途径。
科技成果转化难,在于科学技术通向产业化的道路上,存在一条难以逾越的“死亡之谷”。科技成果只有在完成向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惊险一跃”之后,才能成为造福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
跨越这条“死亡之谷”,需要从科研机构、社会、市场、企业端创新应用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在转化数量、转化质量及创富效应上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转化效率不高等难点。
观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可以发现,排名前十的国家中,瑞士、瑞典、丹麦、德国、荷兰、芬兰等,多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人才链等方面有系统扶持以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做法。
它们的经验包括:根植于社会需求提出科技立项,与社会实践接轨程度高;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协调与支撑,使高校科研力量与市场需求充分结合,政产研促进供需两端双向发力;为加强产业力量形成了诸多集群,围绕产业集群技术需求多方共同构建了科技平台或研究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重视人才培养,能够以高水平、专业化的团队面对愈发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双元制教育体系一端连接了市场,另一端连接了大学,培养了产业和科研所需的各类人才;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以市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支撑……
同时,发达国家之中,也有因为对科学研究转化投资不足、对新兴业务需求和相关前沿科技支持不到位而陷入困境的案例。
中国一直在努力健全创新生态系统,在持续完善自身创新政策时,可以与其他国家相对照、相联系。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300 传真:010-88656124
微信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