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振军:理学学士,哲学硕士、博士,政治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韵网(wiin)创始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第一篇企业孵化器领域博士论文的作者,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处长、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北京创业联合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火炬银贝孵化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创业孵育协会创始秘书长、国际科学园协会(iasp)中国办事处主任等职。美国百森学院(babsoncollege)访问学者,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企业孵化器专家,亚洲开发银行咨询顾问。
20多年前,博士在读的颜振军正在国家科委火炬办高新区管理处实习,并在那里撰写出了我国第一篇科技企业孵化器领域博士论文;20多年来,他先后在政府机构、大学、国际组织、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研究院、企业等单位和机构任职。如今,伴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作为行业智库理论研究者与创新创业探索实践者的他,又开始搭建全球智能孵化网络。
“未来,期待行业从业者坚持以在孵企业为本,不忘初心,成人达己,通过帮助别人,让别人成功,得到自己的成功。”颜振军表示,“希望从业者可以感受到中国孵化器行业的美好未来,可以更坚定、更投入、更创新,也希望未来有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做有意思、有意义、有功德的事。”
北京东三环,富力中心双子座,大厦12楼。
当人们走进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前台,而是左右两个端庄大气的书架,里面摆放着上千本国内外书籍。右转走几步,就到了韵网(wiin)创始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振军办公室。
20多年前,博士在读的颜振军正在国家科委火炬办高新区管理处实习,并在那里撰写出了我国第一篇科技企业孵化器领域博士论文;20多年来,他先后在政府机构、大学、国际组织、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研究院、企业等单位和机构任职。如今,伴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作为行业智库理论研究者与创新创业探索实践者的他,又开始搭建全球智能孵化网络。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高新区成立30周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31周年。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记者聆听了这位创业孵化行业参与者、见证者和铭记者讲述过去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分享创业孵化行业在他眼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行业智库理论研究者
1996年,颜振军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就读科技哲学专业科技社会学方向的他对高科技产业化的战略和政策非常感兴趣,尤其关注是什么样的机构在促进高科技产业化。需要实习并撰写博士毕业论文的他,主动给国家科委火炬办打了一个电话。时任国家科委火炬办高新区管理处处长的张超英接到电话后,非常爽快地允许他来实习,并为毕业论文收集资料。
“我在那里待了一年,看哪个方向更合适,就展开它去写。那一年也参与了一些工作,包括给处里的同事打打下手以及参与一些接待工作。”颜振军表示,“当时,国内关于高新区的研究,尤其是体制、管理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多。当时在高新区管理处工作的北大毕业生李志远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高新区管理体制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当时也是不错的选择,跟创业服务中心不相上下。”
那时,火炬办高新区管理处正前往全国各高新区和孵化器调研、指导,制订发展战略,出台和实施多种措施。在他们的帮助下,颜振军得到很多锻炼机会,起草传真、信函,翻译资料,跟随大家去重庆、西安、成都、山东等地调研。
实习期间,先后两次接待鲁斯坦·拉卡卡,让颜振军对孵化器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和袁环、龚伟、高利军、景俊海等前辈的接触,颜振军觉得孵化器的价值很大。“然后再看孵化器这个圈子,很有意思。机构都不太大,但他们的精气神都很好,人都特别积极向上,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都很充分,而且有一种很好的文化氛围,有一种创业的心情和劲头在里面。”颜振军表示。
当时,我国对孵化器的研究还较少,成型的是董桂兰、彭颖1992年翻译出版的《企业孵化器——连结知识、技术与市场的桥梁》一书。“国内其他相关的出版物几乎没有,发表的文章也很少。这让我觉得这方面的研究一定很有价值。”颜振军表示,“1996-1997年,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组织翻译鲁斯坦·拉卡卡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孵化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我那时参与了一点点这个工作,校了一稿。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原主任袁环牵头编辑了一本1987-1996年创业中心的经验、模式的研究报告,但没有发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从文献到大量翔实的一手资料,以及到高新区和孵化器做的一些调查、访谈和问卷,颜振军最终完成了博士论文《中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研究》。1997年6月10日,颜振军站在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论文答辩会现场。而在现场的,除了大学老师外,还有张超英处长。“这篇论文跟一般的哲学论文不是一个方向,是研究实际问题的东西。我的老师非常开明,支持我的选题并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还特意邀请了超英处长来作为答辩委员。”颜振军表示。
当时的博士论文答辩会现场,还来了几位专程来助阵的朋友。他们不是颜振军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而是当时都在高新区管理处工作的李志远、李楠林、罗晖。
今天,当人们在显示2000年之后搜索结果的中国知网硕博士论文检索栏目,主题背景下输入“创业服务”4个字,会找到1134条结果;输入“孵化器”3个字,会找到809条结果;输入“创业孵化”4个字,会找到355条结果;输入“众创空间”4个字,会找到47条结果……自我国第一篇企业孵化器领域博士论文诞生以来,国内硕士生、博士生毕业论文对孵化器领域的关注已经渐成一股潮流。
实习结束后,颜振军依然在关注与研究创业孵化行业发展,并从1998年开始组织编写和发布北京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年度报告,这在孵化器行业中还是首创,并且是中英文版同发。他还先后书写了《科技创新有形之手》《中国企业孵化器论》《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与奋飞》等书,并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30周年时,参与组织编写了《中国创业孵化30年》一书。目前,作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的他,同时在给山东、青海等地的孵化器做咨询服务,帮助孵化器做设计、规划、提升和国际化,并针对高端人员设计培训课程。
20多年后的今天,颜振军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从事创新战略和创业研究的他目前带着几个读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都对创业孵化很感兴趣。此后的几年,颜振军需要指导他们作创业孵化方面的毕业论文了。
创新创业探索实践者
伴随着我国孵化器从“零”起步到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业苗圃(众创空间) 孵化器 加速器”全孵化链条体系,从一举跃为创业孵化大国到逐步迈向创业孵化强国,我国有关创业孵化领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如今,我国涌现了以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等为代表的关注创业孵化的研究院和研究所,以国科火炬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为代表的专业研究中心,以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创业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大学研究机构,以优客工场、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等为代表的众创空间、孵化器研究实体,以《中国孵化器》杂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等为代表的行业媒体智库,以及对创业孵化研究感兴趣的管理者、从业者、专家和学者群体。
近年来,我国创业孵化领域正显露这样一批关注理论研究与创业实践的从业者:如在国内首次对“创业服务业”提出初步定义的聂丽霞,如今是负责中关村创业大街运营管理的海置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撰写《如何定义孵化器》《孵化未来》等书的梅晨斐,在孵化器行业从业多年,如今是小村资本合伙人、小村资本旗下stories孵化器联合创始人;著有《创业密码》一书的李建军,则是创客总部与创客共赢基金创始合伙人……
颜振军正是我国创业孵化领域这批崭露头角的佼佼者之一。他特别喜欢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这个名字里“创业者中心”这几个字。在撰写的第一篇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领域博士论文中,他就建议在国家科委火炬办增设“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管理处”。从写完论文的1997年后,他就一直走在探索创新创业的路途上,从纯粹的理论知识研究者走向创新创业的探索实践者。
“博士论文答辩完之后,张超英处长说你到这个公司来吧。是什么公司呢?是由全国30多家孵化器联合投资创立的北京火炬银贝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现在来看,这个公司服务于孵化器行业,非常有创新性,但是建得早了点,大概早了20年。因为那时候这个行业太小,全国几十家孵化器都是国有,很多还是刚建,行业需求不大。”颜振军表示,在火炬银贝的工作经历虽然只有短短一年,但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服务于孵化器行业的感觉和想法,从那时起就植根于他的脑海里。
1998年,颜振军来到北京市科委,进入北京市最早成立的孵化器——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作。“当时,北京市科委要做北京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我来到这里后,就负责这个网络的运营,把北京12家孵化器连接起来做一些行业事,提供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颜振军介绍,“那时候挺有意思,我们在1998年上半年就创建了‘北京创业’网站。以创业为名字的网站,在当时是很早的。我们利用互联网宣传推广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虚拟孵化服务。”
后来,颜振军觉得这样一个非正式的组织,对事情的推动还是有一些薄弱之处,就提出来应该建一个协会。1999年,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颜振军开始筹备建立一个协会。成立协会至少要30家发起单位,而当时北京的孵化器才12家,为了找齐发起单位,颜振军把目光从孵化器转向了技术中介机构、投资机构和高校,逐个拜访其负责人。半年多后,他终于游说到30家发起单位。2000年6月,我国第一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组织——北京创业孵育协会正式成立,颜振军担任秘书长兼法定代表人。
“孵育是孵化、培育的简称。这名字之后也没人叫过,还是挺特殊的名字。我们当时请了孔德涌先生当协会理事长。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拿了5万元的注册资金,就把这事干起来了。”在2000年之后的几年里,颜振军的主要精力就是运营这个协会。同时,担任北京市高技术创业中心副主任的他,也参与创业中心运转。
北京创业孵育协会作为政府与行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政府对孵化器的相关扶持政策得以深入贯彻落实,也起到行业自律、统筹协调发展的作用。这期间,他们也参与政策制定,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38号文”,规定在北京地区的孵化器,自成立起三年内,以及其在孵企业在入驻三年内,所缴纳税收的地方分成部分的额度,财政予以全额补贴;而孔德涌理事长也带领他们做了一套孵化器评价指标,每年评一次,绩效最好的孵化器、成长性最好的孵化器、最佳在孵企业等;从2000年开始,北京创业孵育协会成立了足球俱乐部,每个周末举办活动,风雨无阻。他们还到大连、天津等地以球会友,开展与当地孵化器的联谊。
2004年,组织上调动颜振军,让他先后担任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处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办公室副主任。期间有11年担任公务员,但工作的领域都与科技创新相关。2015年,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创业孵化行业的研究和推动,颜振军离开公务员队伍,前往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并担任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如今,颜振军在创业投资和孵化、科技立法、创新战略与创新管理、高科技企业创办与运营、园区和企业孵化器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厚经验,并参与创办经营过数家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埃米空间(ami)新材料孵化器是“建在实验室的众创空间”,与首科集团、中科院理化所就科技项目“前孵化&重孵化”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开展全面合作,推动新材料创新项目的产业化进程,帮助早期新材料项目突破从0到1的发展瓶颈,努力打造专业化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孵化平台。
“这种小而美的孵化器专注早期,科技的细分领域,所以现在的几个项目大多是院所里面的,经过实验室验证和初步产品化,未来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颜振军表示,“目前,埃米空间(ami)新材料孵化器服务的企业已经有几十家,合作的企业更多,其中通过提供服务和资金并换取企业股权的在孵企业共有3家。”
在以往的3年里,颜振军曾经担任国际大学创新联盟(iuia)执行理事长,搭建起国际化大学创新创业资源的融合平台。他还担任过洪泰智造工场的首席战略官,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创业者提供孵化和投资服务。
发起全球智能孵化网络
伴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孕育兴起,各类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和配置,我国孵化器进一步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在全球范围建立孵化基地和创新中心,与世界顶尖孵化器接轨,plug&playtechcenter、500startups、ycombinator等硅谷著名孵化器相继进入中国。
“从去年年底,我开始专注于创业孵化行业的事。中国已经有1万家左右的孵化器,而且很多都是新生;全球孵化器已有这么多年的历史,并有几万家孵化器,但是目前没有人通过互联网方式把他们联结在一起。”颜振军表示,“很多众创空间、孵化器机构都急需国际孵化、技术服务、投资融资以及人力资源等资源与服务。如果有人做一些行业整合的事,就可以帮助孵化器提高能力,甚至使处于生死临界点的孵化器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在他看来,孵化器也需要被孵化,也需要赋能。谁来给它们赋能?目前,从科技部火炬中心到各个省区市政府,包括一些地方行业协会都是赋能者。但是从现在看来,能整合国际资源,给中国孵化器赋能的机构还不多,而目前的市场和行业又特别需要。
他认为,几十年来,全世界的孵化器,特别是中国的,一直在不断地迭代。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体制的、技术的因素,构成孵化器存在和发展的供给侧,这些因素决定孵化器能提供什么以及怎样提供;一波一波的创业浪潮,对孵化器提出需求,决定孵化器应当提供什么、以什么形态提供。今天,在人工智能开始显现威力、地球村越来越“小”、创新和创业活动越来越不受地理空间约束的时候,自然地,孵化器产业迎来了新时代,且名之为智能孵化时代。
“智能孵化”有什么特征呢?颜振军说,一是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主要是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科学和技术,改变一对一、点对点的项目发现、评价、孵化模式。二是强调共享理念。极力在孵化器内部的创业者之间构建共享知识技术经验的文化并做出制度性的安排,更多地与大公司、投资者等共享孵化服务资源以及创业项目资源,更重要的是孵化器与另外许多孵化器之间也共享各种资源。三是全球化。一个新项目、新技术、新模式,只有在全世界新,才是真的新。由于技术和产品创新越来越明显的跨界特征,以及区域市场的差异,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之间的“接力孵化”在很大程度上变得必需。一个优秀的孵化器,需要在立足当地的基础上,与其它地区的孵化器建立广泛的链接。四是垂直孵化。在细分的产业或技术领域,建立全球性的生态系统。这种孵化,一定有行业龙头企业的参与,在地域上是广阔的,从技术源头到市场终端都要覆盖;在产业链条上是细长的,从研发到终端用户都要囊括。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去年年底,颜振军开始筹备搭建全球智能孵化网络,并自今年1月20日发起韵网(wiin),构建立足中国实际、针对中国需求、依托中国力量、造福创业者并联合孵化者的全球网络。截至目前,已经有国内包括创业孵化机构、行业组织、投资人、大企业在内的超过100家机构成为韵网的发起单位,与国际科学园协会(iasp)、美国国家孵化器协会(inbia)、欧盟创新孵化网络(ebn进行沟通,和海外几百家孵化器建立了联系。
早在2000年,颜振军曾担任国际科学园协会(iasp)北京办事处主任,并先后去英国参加3个星期的孵化器管理人员进修,赴柬埔寨讲授企业孵化器的运作与管理方式;早在1999年,他曾提议,由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具体操办,北京市科委在科博会期间举办企业孵化器国际论坛,并先后举办过4届。而今,伴随着全球创业孵化行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他也在筹划用互联网方式构建新的全球智能孵化网络。
新亮点、新做法、新举措,也见证着全球“双创”环境和我国创业孵化行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我经常跟新入行的人说,你们现在很幸福,和当年龚伟、高利军、景俊海那些前辈干这行的时候不一样。”颜振军表示,一是国内市场经营主体累计注册量超过1亿,全国每日新设企业约16000家,中国创业的活跃和市场,吸引全球技术机构、大公司、小公司、孵化器都愿意开放它们的资源和市场,主动进入中国进行连接、合作。二是创业孵化行业的基本理念、模式和认识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创业孵化行业提供的服务进一步完善,自身为创业者提供的培训、投资、技术平台、政府渠道等服务,以及自己不能提供的服务,可以跟周边pg电子游戏下载的合作伙伴链接提供。三是创业孵化行业还没有进入到定型的阶段,众创空间、创业大街、创业社区、创业小镇等千变万化的新进来者不断呈现,多种体制模式和商业模式也各不相同。这里面也不免一些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这很正常,这是它活跃的一个标志。四是中国创业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很多年轻人把创业作为第一选择,孵化器、高新区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我国孵化器自身获得融资的渠道不够、行业研究信息系统还未建立、全球行业准则规范还有待制定。
“未来,期待行业从业者坚持以在孵企业为本,不忘初心,成人达己,通过帮助别人,让别人成功,得到自己的成功。”颜振军表示,“希望从业者可以感受到中国孵化器行业的美好未来,可以更坚定、更投入、更创新,也希望未来有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做有意思、有意义、有功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