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的驱动和核心支撑作用,区域创新辐射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的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列第13位,已经成为宁波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科技支撑力量。
创新能级进一步增强
宁波高新区成立于1999年,2007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13年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以高新区为主要依托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重大决定,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十年来,宁波高新区深入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形成“一区十园”联动发展格局,成为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快提升“一区多园”能级,成立“一区多园”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近年来转移到分园和周边地区的优质企业达300多家,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实施“五引领五倍增”科技争投攻坚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交易额等指标3年实现翻番。2021年,宁波高新区核心区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25.6亿元,占gdp比重达8.85%;实现有效发明专利4100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83.8件;拥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430家,占宁波市超过1/10。
近十年,宁波高新区企业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浙江省级奖项16项、宁波市级奖项44项,其中永新光学、激智科技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目前,宁波高新区集聚了宁波市约1/3的重点研发机构、2/3的检测认证机构和1/2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新区全域共集聚高层次人才超过550名,包括院士31名、国家级人才138名、省级人才173名、市级引才工程人才和团队超过200个,占宁波市约1/3。
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宁波高新区加快发展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科技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在膜材料、汽车电子、汽车安全、光学器件、生物医药等前沿细分领域成效明显,建成了宁波软件园、智造港、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智慧园、检测认证产业园、民和文化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涌现了一批领军型企业,均胜集团列入宁波市千亿元级工业龙头培育企业,美诺华、激智科技、海尔施列入50亿元级企业培育计划,4家企业获评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3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作为新材料科技城的主阵地和宁波市新材料研发机构集聚高地,宁波高新区全面提升新材料创新能力,聚焦新材料关键技术,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51项,部分成果应用于神舟、天宫系列、嫦娥四号、蛟龙号、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点项目。围绕先进碳材料、磁性材料、功能膜材料等细分领域,培育新材料细分领域单项冠军,集聚了激智科技、韵升科技、路宝科技等一批爆发型项目和标杆型企业,带动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3200亿元。
此外,围绕服务宁波市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宁波高新区聚焦工业软件,高水平推进宁波软件园建设,引进华为云“沃土工场”、中软国际、东华软件等一批软件龙头企业,集聚软件项目1000多个,吸引软件产业投资超过300亿元,初步形成5g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与智能制造、行业应用与开源软件等六大软件产业生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投入运营,“鹏霄”服务器正式下线,填补了宁波市核心计算设备的空白。
区域环境进一步优化
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民生事业发展水平,城市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宁波高新区核心区已形成集研发、孵化、总部、办公、居住于一体的科技新城区,成为展示宁波市现代化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宁波高新区加快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南北两个片区建设。在南区,新成立聚贤街道,主要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完善,印象湖滨、宝龙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完成建设,滨江绿带、中央商务区公园等一批绿化配套建成,城市发展品位和群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宁波高新区连续3年成功创建浙江省级“美丽河湖”,大东江公园、滨江水韵公园六期、科技公园获评宁波市“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持续优化,地铁接驳公交线路不断完善,智慧停车一期项目基本建成;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推动绿色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宽带网、4g/5g通信网、无线网络与物联网等网络设施全面覆盖,智慧社区、智能小区、智能公交站等设施加快建设。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